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場效應管(用FET表示)與晶體管的控制機理不同,它是利用輸入電壓去控制輸出電流的一種半導體器件。根據結構和工作原理不同分為絕緣柵型(又稱MOS管或MOS-FET)場效應管和結型(JFET)場效應管兩大類型。與晶體管相比,它具有輸入電阻高,制造工藝簡單,特別適合大規模集成等諸多優點,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FET的工作原理和放大作用
為了說明FET的工作原理和放大作用,我們先從一個簡單而實用的亮度調整電路談起。
圖1是一個用MOSFET構成的亮度調整由路。
由圖1可見。如果我們旋動調節旋鈕(調節圖中RW電位器)就可以改變MOSFET的輸入電壓VGS,實現控制燈泡電流、改變燈光亮度的目的。電阻R1和R2的阻值決定了控制電壓的范圍,R1主要決定輸入控制電壓VGS的 大值,R2主要決定輸入控制電壓VGS的起始值。由于R1和R2的值可取得很大,因此可減少控制回路的電流,節省電能。并聯在輸入端的穩壓二極管D2用來限制輸入控制電壓VGS,使 VGS不超過1OV,以保護 MOSFET。那么 MOSFET是如何實現用輸入電壓VGS去控制輸出電流ID的呢?又為什么電路中的 R1和 R2可選得很大呢?這正是由MOSFET的控制機理和結構來實現的。MOSFET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每種類型又分為增強型和耗盡型,即N為道增強型、N溝還耗盡型、P溝道增強型和P為道耗盡型四種MOS管,我們在圖1光度調整電路中所采用的MOS管為N溝道增強型MOSFET。它的結構及符號如圖2(a)、(b)所示。它是在一塊P型硅片上擴散兩個相距很近的高摻雜N型區(用N+表示),并分別從兩個N型區上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源極(用S表示)和漏極(用D表示),在源區和漏區之間的襯底表面覆蓋一層很薄的絕緣層,再在這絕緣層上覆蓋一層金屬薄層,形成柵極(用G表示),因此,柵極與其它兩電極之間是絕緣的,故輸入電阻極高。另外,從襯底基片上引出一個電極,稱為襯底電極(用B表示),在分立元件中,常將B與源極S相連,而在集成電路中,B和S一般是不相連的、由圖2(a)可見,增強型MOSFET的漏區和源區之間被P型襯底隔開,好像兩個“背對背’連接的二極管。所以,當不加柵極電壓(即VGS=0)時,不論漏極、源極之間加什么極性的電壓。總有一個PN結處于反偏,在忽略反向飽和電流的情況下。漏極電流ID≈0。此時,可近似地認為MOS管處于截止狀態。當柵極和源極間加正向電壓(即VGS>0)時,同時將襯底與源極短接,則在柵極金屬板與半導體之間的絕緣層產生一個垂直電場,這個電場吸引襯底和兩個N+區的電子,VGS越大,吸引的自由電子數越多。表面層空穴數越少,當VGS超過某一臨界值VT(稱為開啟電壓),將 終使表面層的電子數多于空穴數,使襯底表面由原來的P型轉變為N型,且與兩個N+區連通,形成漏區和源區間的導電溝道(N溝道)。此時,如果在漏極和源極之間加正向電壓(VGS>0),就會有電流經溝道到達源 極,形成漏極電流ID。MOS管處于導通狀態,如圖3所示。
很顯然。VGS越大,導電溝道越寬,溝道電阻越小,ID越大,這就是增強型MOSFET VGS控制漏極電流ID的物理過程。前述的燈光亮度調整電路正是利用了N溝道增強型MOS-FET的這一工作原理,實現燈光亮度線也可調的。即增大R2’(=R2+kRw),可增大VGS電壓,從而使ID增加,使燈泡亮度增加。相反,調小R2’,使VGS電壓減少,ID減小,使燈泡亮度減小。也正是由于MOSFET是一種電壓控制器件,即控制量是電壓而不是電流,才可以將R1和R2的值選得很大,從而使控制回路電流減小,達到節省電能的目的。
實際上,N溝道耗盡型MOSFET在結構上與N溝道增強型MOSFET很相似,結構和符號如圖4(a)(b)所示。耗盡型MOSFET和增強型MOSFET的區別僅在于:在棚極不加電壓(VGS=0)時,耗盡型MOSFET的漏極和源極間已有導電溝道存在,這溝道在制造管子時就已經在漏、源極之間做成了。因此,若有VGS>0,就有漏極電流ID,如果加正向柵壓(VGS>0),溝道將在原有基礎上加寬,使導電能力提高,漏極電流ID增大。反之,如果加一負向柵壓(VGS<0=,則由于負柵極在溝道中感應一定的正電荷,使溝道變窄。溝道電阻增大,導電能力減弱,漏極電流ID減小,所以,負柵壓起消耗原始溝道的作用。當負向柵壓增大到某一臨界值VGS=-Vp(Vp稱為夾斷電壓)時,溝道全部消失,使漏極電流ID≈0,管子截止。因此耗盡型MOSFET的VGS通過調整溝道寬度來實現對漏極電流ID的控制,這與增強型MOSFET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不同點僅在于,耗盡型MOSFET的柵壓對N溝道可工作在VGS≤0或VGS>0的情況下,而增強型MOSFET的柵壓對N溝道只能工作在VGS>O的情況下。
2.FET的變阻特性
FET除了前述的放大特性外,它的另一種特性是變阻特性,這種變阻特性是|VDS|較小時所特有的。對N溝道增強型MOSFET來說,當VDS較小,即滿足VDS<<(VGS-VT)時。VDS對導電溝道的影響可以忽略。當柵源電壓VGS一定時,導電溝道的大小基本是一定的,溝道電阻也是一定的,當VGS增加時,導電溝道也加寬,使溝道電阻變小。從這個意義上講,FET像一個受柵壓VGs控制的可變電阻器,在VGS控制下,其阻值可在幾十歐~幾兆歐之間變化。利用FET的這一特點,可用FET作成電壓可控的可調電阻。實踐中這種例子很多,如我們平時使用的收音機、電視機,實際接收到的電信號由于發射機功率的不同和傳播條件的不同,各個臺信號強弱不一,其范圍可以從幾十uV~幾百mV。在這種情況下,要使接收機(收音機或電視機等)的輸出電平變化盡可能小,經常需對接收機的增益實現自動控制(又稱AGC),做到當收到的電臺信號較弱時,使增益自動提高,而收到的電臺信號較強時。又使增益自動降低,以保證我們看到或收到的信號的穩定性。利用MOSFET的可變電阻特性,就可以實現這種自動增益控制。圖5就是能完成這種自動控 制的AGC電路。
圖5中,A1是集成放大器,它的電壓放大倍數(又稱電壓增益)Av=R2/R1+R2(1+R3/Rw)。顯然,當Rw變化時,Av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即Rw增大時,Av減小;Rw減小時,Av增大,這里的可變電阻Rw就是用MOSFET構成的。它的控制過程如下:輸出電壓經整流、濾波后,變成直流電壓去控制MOSFET的棚極,以便控制場效管的等效電阻Rw(注意VDS較小時FET工作在可變電阻區,具有變阻特性)。顯然,收到的目標信號(即電臺廣播信號)電壓幅度越高,即目標信號越強,整流、濾波(在以后講座中介紹)后的直流電壓越高,由耗盡型MOSFET構成的可變電阻值越高,即Rw越大,于是電壓增益Av=R2/R1+R2(1+R3/Rw)降低;反之,若接收的目標信號較弱。整流、濾波后的直流電壓也較低,經A2反相放大后直流電壓|-VGS|也較小;用它去控制耗盡MOSFET的柵極,使Rw減小,于是電壓增益Av增大,從而實現了電壓放大倍數(電壓增益)的自動控制。
3.FET的開關特性
在討論M0SFET的工作原理時已經知道,對N溝道增強型MOSFET,當VGS小于開啟電壓VT,即VGS<VT時,管子處于截止狀態;當VGS大于開啟電壓 VT,即VGS>VT時,管子處于導通狀態。對N溝道耗盡型MOSFET,當|-VGS|>|-Vp|時,管子截止;|-VGS|<|-Vp|時,管子導通,因此,FET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它的開關特性。當用作電子開關時,由于MOSFET接通時漏極和源極之間直接連通,不存在直流漂移,而且控制柵極與信號通路是絕緣的,控制通路與信號通路之間沒有直流電流,所以,MOSFET較晶體管更適合作理想的開關元件。作為應用MOSFET作電子開關的實例,我們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觸摸電子開關,其電路如圖6所示。
電路利用MOSFET柵極絕緣的高輸入阻抗特性,當電路接通電源后,由于A、B間開路,并聯在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容C沒有充電回路,C兩端的電壓力OV,即VGS=0,所以增強型MOSEFT處于截止狀態,(相當于開關斷開),ID≈0(一般小于1uA),繼電器不吸會。當手指接觸上面一組接點A、B時,電流通過皮膚和A、B點對電容C充電,因C容量很小,所以兩端電壓VGs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充到供電電源電壓值,此正向VGS使MOSFET導通。這時電容C經柵極和源極緩慢放電,但柵源電阻可高達1010Ω,放電時間常數很大,即電路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導通狀態(相當于開關閉合接通)。只有當用手觸摸接點C、D時才為電容C提供了放電回路,使電路恢復到關斷狀態.電路中的二極管D是用來旁路當電流停止通過繼電器線圈時產生的自感電動勢。這種電動勢如果不被旁路,其極性正好與電源電壓串聯加在漏極、源極間,容易損壞管子。
上面介紹的是N溝道MOSFET。P溝道MOSFET除了導電溝道不同于N溝道MOSFET外,在控制機理上是一樣的,即VGs改變,導致溝道寬度改變,致使漏極電流ID改變,完成了VGS對輸出電流ID。的控制。這里不冉贅述。
4.MOSFET與晶體管的比較
MOSFET和晶體管都是具有受控作用的半導體器件,但具體性能上兩者還有各自的特點。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對我們大有好處。MOSFET和晶體管各自的特白如下;
(1)MOSFET溫度穩定性好,并存在零溫度系數點。而晶體管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因此,在環境溫度變化較大的場合下,采用FET更為合適。
(2)用作放大時,晶體管輸入端的發射結為正向偏置,輸入電阻較小,約幾KΩ。而MOSFET柵源間有絕緣層隔離,輸入電阻極高,可高達 1010Ω以上。因此,MOSFET放大級對前級的放大能力影響很小。
(3)MOSFET的輸入電阻極高,所以,一但棚極感應上少量電荷,就很難泄放掉。MOSFET的絕緣層很薄,極間電容CGS很小,當帶電荷的物體靠近它的柵極時,感應少量電荷就會產生很高的電壓,將薄絕緣層擊穿,損壞MOS管。因此,使用MOSFET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焊接MOS管時,電烙鐵外殼要良好接地。管子存放時,應使MOS管的柵極和源極短接,避免柵極懸空。
(4)晶體管由于發射區和集電區結構上的不對稱,所以正常使用時,發射極和集電極是不能互換的,而MOSFET在結構上是對稱的,所以源極和漏極可以互換使用,但要注意,分立元件的MOSFET,有時廠家已將襯底和源極在管內短接,遇到這種情況時,漏極和源極就不能互換使用了。
(5)耗盡型MOSFET的柵壓既可以是正壓,也可以是負壓,靈活性較大。而增強MOSFET的柵壓和晶體管的基極偏壓只能是一種極性。
(6)MOSFET制造工藝簡單,功耗小,封裝密度極高,適合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而晶體管電路的放大倍數具有(增益)高,非線性失真小等優點,所以,在分立元件電路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中有一定優勢。
(7)MOSFET在小電流、低電壓工作時,漏極和源極間可以等效為受柵壓控制的可變電阻器,即所謂壓控變阻器。它的這一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自動增益控制 (AGC)和電壓衰減器中。
(8)MOSFET和晶體管均可用作放大或用作電子開關。當用作放大時,晶體管單級放大器較MOSFET單級放大器的放大能力要高很多。但用作電子開關時,由于 MOSFET接通時漏極、源極之間不存在固有的直流漂移,而且控制極(柵極)與信號通路是絕緣的,控制通路與信號通路之間無直流電流,所以,MOSFET較晶體管更適合用作理想的開關元件。
5.結型場效應管
除了上述的MOSFET之外,還有一種結型場效應管。結型場效應管(用JFET表示)也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但結構不同于MOSFET。它的結構示意圖和電路符號分別如圖7(a)、(b)和圖8(a)、(b)所示。
N溝道JPET如圖7所示、它是在一塊N型硅棒兩側擴散兩層高摻雜的P型區(用P+表示),從兩個P型區引出兩個電極并聯在一起,稱為柵極(G)。在硅棒兩端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源極 (S)和漏極(D)P+區和N棒間形成耗盡區,耗盡區寬度主要在N區一側,由于耗盡區不導電,因此,在VDS的作用下,N區中的多數載流子—一電子只能沿兩個耗盡區之間的狹長路徑(N型導電溝道)自源極向漏極運動,形成漏極電流ID。
同樣,以P型硅棒為基體,可構成P為道JFET,如圖8所示。
JFET與MOSFET相似,也是利用柵源電壓控制導電溝道的寬度,達到控制漏極電流的目的。區別僅僅在于溝道形成的原理和控制方式不同。
JFET的工作原理與耗盡型MOSFET相同,但由于耗盡型MOSFET柵極、源極間存在絕緣層,不管柵壓是正壓還是負壓,都不會出現柵極電流,均能保證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而JFET柵源間為PN結,要保證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柵極電壓只能為一種極性,即柵極、源極間電壓極性應保證PN結處于反偏狀態,不允許出現柵極電流。所以,正常工作時,N溝道JFET的柵源電壓VGs應加負壓, P溝道JFET的柵源電壓VGs應加正壓。在這一點上,它不如MOSFET靈活。
由于JFET的柵、源間PN結是區向偏置,它的輸入電阻雖比晶體管大得多,但卻較MOSFET的輸入電阻低,所以,現在 常用的場效應管是MOSFET。而JFET的應用正在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
思考題;
1.要用一N溝道增強型MOSFET做壓控電阻。要使其等效電阻在原有阻值基礎上減小,柵極控制電壓在原有基礎上應如何調整?
2.某信號源(電壓源)負載能力有限,為了保證信號源不過載,后接的單級放大器應選用晶體管來做還是應選用MOSFET來做?為對么?
萬用表檢測功率場效應管
VMOS管又叫功率場效應管,它具有輸入阻抗高(大于108Ω)、驅動電流小(0.1mA左右)、開關速度快、高頻特性好、負電流溫度系數,熱穩定性好、高度線性化的跨導、耐高壓( 高可達1200V)、工作電流大(1.5A至100A)、輸出功率大(1至250W)等優點。因此,它在功率放大器、彩色顯示器、大屏幕彩色電視機中都有廣泛應用。由于功率場效應管的結構與一般晶體管不同,用萬用表判斷其性能好壞、類型、電極的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紹用萬用表檢測功率場效應管的技巧。
1.柵極G的判定
用萬用表 R×100Ω擋,測量功率場效應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其中一次測量中兩引腳電阻值為數百歐姆,這時兩表筆所接的引腳是D極與S極,則另一引腳未接表筆為G極。
2.漏極D、源極S及類型的判定
用萬用表 R×10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正向電阻值約為 0.2×10KΩ,反向電阻值在(5~∞)×100KΩ。在測反向電阻時,紅表筆所接引腳不變,黑表筆脫離所接引腳后,與G極觸碰一下,然后黑表筆去接原引腳,此時會出現兩種可能:
(1)若萬用表讀數由原來較大阻值變為零(0×100KΩ),則此時紅表筆所接為S極,黑表筆所接為D極。用黑表筆觸發G極有效(使功率場效應管D極與S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均為OΩ),則該場效應管為N溝道型。
(2)若萬用表讀數仍為較大值,則黑表筆接回原引腳不變,改用紅表筆去觸碰G極,然后紅表筆接回原引腳,此時萬用表讀數由原來阻值較大變為0Ω,則此時黑表筆所接為S極,紅表筆所接為D極。用紅表筆觸發G極有效,該場效應管為P溝道型。
3.功率場效應管的好壞判別
用萬用表R×10KΩ擋去測量場效應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如果出現兩次及兩次以上電阻值較小(幾乎為0×KΩ,則該場效應管為損壞;如果僅出現一次電阻值較小(一般為數百歐姆),其余各次測量電阻值均為無窮大,還需作進一步判斷。用萬用表R×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電阻值。對于N溝道VMOS管,紅表筆接S極,黑表筆先觸碰G極后,然后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Ω,該VMOS管為好的,對于P溝道VMOS管,黑表筆接S極,紅表筆先觸碰G極后,然后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Ω,則該VMOS管是好的。否則表明VMOS管已損壞。
4.跨導大小的檢測
對N為道VMOS管,用萬用表R×KΩ擋,紅表筆接S極,黑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偏轉較小,用手接觸G極,這時萬用表指針會明顯地偏轉,偏轉量愈大,說明跨導愈高。
對P溝道VMOS管,用萬用表R×KΩ擋,黑表筆接S極,紅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偏轉較小。用手接觸G極,這時萬用表指針明顯地偏轉,偏轉量愈大,說明跨導愈高。
應注意的是,有少數VMOS管在G、S極之間接有保護二極管,以上檢測方法不再適用。
5.檢測舉例
圖1所示VMOS管2SK727,用MF47型萬用表測量步驟如下:
(1)用R×100Ω擋,測量VMOS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當紅表筆接②腳,黑表筆接③腳時,萬用表讀數為800Ω,其余多次萬用表讀數均為無窮大,則①為G極。
(2)用R×10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電阻值,當紅表筆接②腳,黑麥筆接③腳,此時萬用表讀數為 0.3×10KΩ;當萬用表紅表筆接③腳黑表筆接②腳,萬用表讀數為 ∞,這時紅表筆接③不動,黑表筆先觸碰①腳后,然后黑表筆接回到③腳,萬用表讀數為0Ω。此時紅表筆所接③腳為S極,黑表筆所接為D極。用黑表筆觸碰G有效,表明2SK727屬N溝道管,圖1所示的①、②、③腳分別為G極、D極、S極。
(3)跨導大小的檢測
2SK727管屬 N為道管,用 R×10KΩ擋,紅表筆接 S極,黑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指在∞處,用手接觸G極,萬用表針偏轉至 10×10KΩ處,指針偏轉角度較大,說明跨導較大。
6.一些常見功率場效應管電極排列
K1529、K200、K1530、K413、J201、Jll8.K423、K727、IRF730、IRF840管的電極排列如圖2所示。K214.K1058、J77、J162管的電極排列如圖3所示。
K246.J103、K373、K30、K170、J74管的電極排列如圖4所示。
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場效應管(用FET表示)與晶體管的控制機理不同,它是利用輸入電壓去控制輸出電流的一種半導體器件。根據結構和工作原理不同分為絕緣柵型(又稱MOS管或MOS-FET)場效應管和結型(JFET)場效應管兩大類型。與晶體管相比,它具有輸入電阻高,制造工藝簡單,特別適合大規模集成等諸多優點,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FET的工作原理和放大作用
為了說明FET的工作原理和放大作用,我們先從一個簡單而實用的亮度調整電路談起。圖1是一個用MOSFET構成的亮度調整由路。由圖1可見。如果我們旋動調節旋鈕(調節圖中RW電位器)就可以改變MOSFET的輸入電壓VGS,實現控制燈泡電流、改變燈光亮度的目的。電阻R1和R2的阻值決定了控制電壓的范圍,R1主要決定輸入控制電壓VGS的 大值,R2主要決定輸入控制電壓VGS的起始值。由于R1和R2的值可取得很大,因此可減少控制回路的電流,節省電能。并聯在輸入端的穩壓二極管D2用來限制輸入控制電壓VGS,使 VGS不超過1OV,以保護 MOSFET。那么 MOSFET是如何實現用輸入電壓VGS去控制輸出電流ID的呢?又為什么電路中的 R1和 R2可選得很大呢?這正是由MOSFET的控制機理和結構來實現的。MOSFET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每種類型又分為增強型和耗盡型,即N為道增強型、N溝還耗盡型、P溝道增強型和P為道耗盡型四種MOS管,我們在圖1光度調整電路中所采用的MOS管為N溝道增強型MOSFET。它的結構及符號如圖2(a)、(b)所示。它是在一塊P型硅片上擴散兩個相距很近的高摻雜N型區(用N+表示),并分別從兩個N型區上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源極(用S表示)和漏極(用D表示),在源區和漏區之間的襯底表面覆蓋一層很薄的絕緣層,再在這絕緣層上覆蓋一層金屬薄層,形成柵極(用G表示),因此,柵極與其它兩電極之間是絕緣的,故輸入電阻極高。另外,從襯底基片上引出一個電極,稱為襯底電極(用B表示),在分立元件中,常將B與源極S相連,而在集成電路中,B和S一般是不相連的、由圖2(a)可見,增強型MOSFET的漏區和源區之間被P型襯底隔開,好像兩個“背對背’連接的二極管。所以,當不加柵極電壓(即VGS=0)時,不論漏極、源極之間加什么極性的電壓。總有一個PN結處于反偏,在忽略反向飽和電流的情況下。漏極電流ID≈0。此時,可近似地認為MOS管處于截止狀態。當柵極和源極間加正向電壓(即VGS>0)時,同時將襯底與源極短接,則在柵極金屬板與半導體之間的絕緣層產生一個垂直電場,這個電場吸引襯底和兩個N+區的電子,VGS越大,吸引的自由電子數越多。表面層空穴數越少,當VGS超過某一臨界值VT(稱為開啟電壓),將 終使表面層的電子數多于空穴數,使襯底表面由原來的P型轉變為N型,且與兩個N+區連通,形成漏區和源區間的導電溝道(N溝道)。此時,如果在漏極和源極之間加正向電壓(VGS>0),就會有電流經溝道到達源 極,形成漏極電流ID。MOS管處于導通狀態,如圖3所示。
很顯然。VGS越大,導電溝道越寬,溝道電阻越小,ID越大,這就是增強型MOSFET VGS控制漏極電流ID的物理過程。前述的燈光亮度調整電路正是利用了N溝道增強型MOS-FET的這一工作原理,實現燈光亮度線也可調的。即增大R2’(=R2+kRw),可增大VGS電壓,從而使ID增加,使燈泡亮度增加。相反,調小R2’,使VGS電壓減少,ID減小,使燈泡亮度減小。也正是由于MOSFET是一種電壓控制器件,即控制量是電壓而不是電流,才可以將R1和R2的值選得很大,從而使控制回路電流減小,達到節省電能的目的。
實際上,N溝道耗盡型MOSFET在結構上與N溝道增強型MOSFET很相似,結構和符號如圖4(a)(b)所示。耗盡型MOSFET和增強型MOSFET的區別僅在于:在棚極不加電壓(VGS=0)時,耗盡型MOSFET的漏極和源極間已有導電溝道存在,這溝道在制造管子時就已經在漏、源極之間做成了。因此,若有VGS>0,就有漏極電流ID,如果加正向柵壓(VGS>0),溝道將在原有基礎上加寬,使導電能力提高,漏極電流ID增大。反之,如果加一負向柵壓(VGS<0=,則由于負柵極在溝道中感應一定的正電荷,使溝道變窄。溝道電阻增大,導電能力減弱,漏極電流ID減小,所以,負柵壓起消耗原始溝道的作用。當負向柵壓增大到某一臨界值VGS=-Vp(Vp稱為夾斷電壓)時,溝道全部消失,使漏極電流ID≈0,管子截止。因此耗盡型MOSFET的VGS通過調整溝道寬度來實現對漏極電流ID的控制,這與增強型MOSFET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不同點僅在于,耗盡型MOSFET的柵壓對N溝道可工作在VGS≤0或VGS>0的情況下,而增強型MOSFET的柵壓對N溝道只能工作在VGS>O的情況下。
2.FET的變阻特性
FET除了前述的放大特性外,它的另一種特性是變阻特性,這種變阻特性是|VDS|較小時所特有的。對N溝道增強型MOSFET來說,當VDS較小,即滿足VDS<<(VGS-VT)時。VDS對導電溝道的影響可以忽略。當柵源電壓VGS一定時,導電溝道的大小基本是一定的,溝道電阻也是一定的,當VGS增加時,導電溝道也加寬,使溝道電阻變小。從這個意義上講,FET像一個受柵壓VGs控制的可變電阻器,在VGS控制下,其阻值可在幾十歐~幾兆歐之間變化。利用FET的這一特點,可用FET作成電壓可控的可調電阻。實踐中這種例子很多,如我們平時使用的收音機、電視機,實際接收到的電信號由于發射機功率的不同和傳播條件的不同,各個臺信號強弱不一,其范圍可以從幾十uV~幾百mV。在這種情況下,要使接收機(收音機或電視機等)的輸出電平變化盡可能小,經常需對接收機的增益實現自動控制(又稱AGC),做到當收到的電臺信號較弱時,使增益自動提高,而收到的電臺信號較強時。又使增益自動降低,以保證我們看到或收到的信號的穩定性。利用MOSFET的可變電阻特性,就可以實現這種自動增益控制。圖5就是能完成這種自動控 制的AGC電路。
圖5中,A1是集成放大器,它的電壓放大倍數(又稱電壓增益)Av=R2/R1+R2(1+R3/Rw)。顯然,當Rw變化時,Av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即Rw增大時,Av減小;Rw減小時,Av增大,這里的可變電阻Rw就是用MOSFET構成的。它的控制過程如下:輸出電壓經整流、濾波后,變成直流電壓去控制MOSFET的棚極,以便控制場效管的等效電阻Rw(注意VDS較小時FET工作在可變電阻區,具有變阻特性)。顯然,收到的目標信號(即電臺廣播信號)電壓幅度越高,即目標信號越強,整流、濾波(在以后講座中介紹)后的直流電壓越高,由耗盡型MOSFET構成的可變電阻值越高,即Rw越大,于是電壓增益Av=R2/R1+R2(1+R3/Rw)降低;反之,若接收的目標信號較弱。整流、濾波后的直流電壓也較低,經A2反相放大后直流電壓|-VGS|也較小;用它去控制耗盡MOSFET的柵極,使Rw減小,于是電壓增益Av增大,從而實現了電壓放大倍數(電壓增益)的自動控制。
3.FET的開關特性
在討論M0SFET的工作原理時已經知道,對N溝道增強型MOSFET,當VGS小于開啟電壓VT,即VGS<VT時,管子處于截止狀態;當VGS大于開啟電壓 VT,即VGS>VT時,管子處于導通狀態。對N溝道耗盡型MOSFET,當|-VGS|>|-Vp|時,管子截止;|-VGS|<|-Vp|時,管子導通,因此,FET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它的開關特性。當用作電子開關時,由于MOSFET接通時漏極和源極之間直接連通,不存在直流漂移,而且控制柵極與信號通路是絕緣的,控制通路與信號通路之間沒有直流電流,所以,MOSFET較晶體管更適合作理想的開關元件。作為應用MOSFET作電子開關的實例,我們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觸摸電子開關,其電路如圖6所示。
電路利用MOSFET柵極絕緣的高輸入阻抗特性,當電路接通電源后,由于A、B間開路,并聯在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容C沒有充電回路,C兩端的電壓力OV,即VGS=0,所以增強型MOSEFT處于截止狀態,(相當于開關斷開),ID≈0(一般小于1uA),繼電器不吸會。當手指接觸上面一組接點A、B時,電流通過皮膚和A、B點對電容C充電,因C容量很小,所以兩端電壓VGs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充到供電電源電壓值,此正向VGS使MOSFET導通。這時電容C經柵極和源極緩慢放電,但柵源電阻可高達1010Ω,放電時間常數很大,即電路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導通狀態(相當于開關閉合接通)。只有當用手觸摸接點C、D時才為電容C提供了放電回路,使電路恢復到關斷狀態.電路中的二極管D是用來旁路當電流停止通過繼電器線圈時產生的自感電動勢。這種電動勢如果不被旁路,其極性正好與電源電壓串聯加在漏極、源極間,容易損壞管子。
上面介紹的是N溝道MOSFET。P溝道MOSFET除了導電溝道不同于N溝道MOSFET外,在控制機理上是一樣的,即VGs改變,導致溝道寬度改變,致使漏極電流ID改變,完成了VGS對輸出電流ID。的控制。這里不冉贅述。
4.MOSFET與晶體管的比較
MOSFET和晶體管都是具有受控作用的半導體器件,但具體性能上兩者還有各自的特點。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對我們大有好處。MOSFET和晶體管各自的特白如下;
(1)MOSFET溫度穩定性好,并存在零溫度系數點。而晶體管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因此,在環境溫度變化較大的場合下,采用FET更為合適。
(2)用作放大時,晶體管輸入端的發射結為正向偏置,輸入電阻較小,約幾KΩ。而MOSFET柵源間有絕緣層隔離,輸入電阻極高,可高達 1010Ω以上。因此,MOSFET放大級對前級的放大能力影響很小。
(3)MOSFET的輸入電阻極高,所以,一但棚極感應上少量電荷,就很難泄放掉。MOSFET的絕緣層很薄,極間電容CGS很小,當帶電荷的物體靠近它的柵極時,感應少量電荷就會產生很高的電壓,將薄絕緣層擊穿,損壞MOS管。因此,使用MOSFET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焊接MOS管時,電烙鐵外殼要良好接地。管子存放時,應使MOS管的柵極和源極短接,避免柵極懸空。
(4)晶體管由于發射區和集電區結構上的不對稱,所以正常使用時,發射極和集電極是不能互換的,而MOSFET在結構上是對稱的,所以源極和漏極可以互換使用,但要注意,分立元件的MOSFET,有時廠家已將襯底和源極在管內短接,遇到這種情況時,漏極和源極就不能互換使用了。
(5)耗盡型MOSFET的柵壓既可以是正壓,也可以是負壓,靈活性較大。而增強MOSFET的柵壓和晶體管的基極偏壓只能是一種極性。
(6)MOSFET制造工藝簡單,功耗小,封裝密度極高,適合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而晶體管電路的放大倍數具有(增益)高,非線性失真小等優點,所以,在分立元件電路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中有一定優勢。
(7)MOSFET在小電流、低電壓工作時,漏極和源極間可以等效為受柵壓控制的可變電阻器,即所謂壓控變阻器。它的這一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自動增益控制 (AGC)和電壓衰減器中。
(8)MOSFET和晶體管均可用作放大或用作電子開關。當用作放大時,晶體管單級放大器較MOSFET單級放大器的放大能力要高很多。但用作電子開關時,由于 MOSFET接通時漏極、源極之間不存在固有的直流漂移,而且控制極(柵極)與信號通路是絕緣的,控制通路與信號通路之間無直流電流,所以,MOSFET較晶體管更適合用作理想的開關元件。
5.結型場效應管
除了上述的MOSFET之外,還有一種結型場效應管。結型場效應管(用JFET表示)也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但結構不同于MOSFET。它的結構示意圖和電路符號分別如圖7(a)、(b)和圖8(a)、(b)所示。
N溝道JPET如圖7所示、它是在一塊N型硅棒兩側擴散兩層高摻雜的P型區(用P+表示),從兩個P型區引出兩個電極并聯在一起,稱為柵極(G)。在硅棒兩端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源極 (S)和漏極(D)P+區和N棒間形成耗盡區,耗盡區寬度主要在N區一側,由于耗盡區不導電,因此,在VDS的作用下,N區中的多數載流子—一電子只能沿兩個耗盡區之間的狹長路徑(N型導電溝道)自源極向漏極運動,形成漏極電流ID。
同樣,以P型硅棒為基體,可構成P為道JFET,如圖8所示。
JFET與MOSFET相似,也是利用柵源電壓控制導電溝道的寬度,達到控制漏極電流的目的。區別僅僅在于溝道形成的原理和控制方式不同。
JFET的工作原理與耗盡型MOSFET相同,但由于耗盡型MOSFET柵極、源極間存在絕緣層,不管柵壓是正壓還是負壓,都不會出現柵極電流,均能保證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而JFET柵源間為PN結,要保證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柵極電壓只能為一種極性,即柵極、源極間電壓極性應保證PN結處于反偏狀態,不允許出現柵極電流。所以,正常工作時,N溝道JFET的柵源電壓VGs應加負壓, P溝道JFET的柵源電壓VGs應加正壓。在這一點上,它不如MOSFET靈活。
由于JFET的柵、源間PN結是區向偏置,它的輸入電阻雖比晶體管大得多,但卻較MOSFET的輸入電阻低,所以,現在 常用的場效應管是MOSFET。而JFET的應用正在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
思考題;
1.要用一N溝道增強型MOSFET做壓控電阻。要使其等效電阻在原有阻值基礎上減小,柵極控制電壓在原有基礎上應如何調整?
2.某信號源(電壓源)負載能力有限,為了保證信號源不過載,后接的單級放大器應選用晶體管來做還是應選用MOSFET來做?為對么?
萬用表檢測功率場效應管
VMOS管又叫功率場效應管,它具有輸入阻抗高(大于108Ω)、驅動電流小(0.1mA左右)、開關速度快、高頻特性好、負電流溫度系數,熱穩定性好、高度線性化的跨導、耐高壓( 高可達1200V)、工作電流大(1.5A至100A)、輸出功率大(1至250W)等優點。因此,它在功率放大器、彩色顯示器、大屏幕彩色電視機中都有廣泛應用。由于功率場效應管的結構與一般晶體管不同,用萬用表判斷其性能好壞、類型、電極的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紹用萬用表檢測功率場效應管的技巧。
1.柵極G的判定
用萬用表 R×100Ω擋,測量功率場效應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其中一次測量中兩引腳電阻值為數百歐姆,這時兩表筆所接的引腳是D極與S極,則另一引腳未接表筆為G極。
2.漏極D、源極S及類型的判定
用萬用表 R×10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正向電阻值約為 0.2×10KΩ,反向電阻值在(5~∞)×100KΩ。在測反向電阻時,紅表筆所接引腳不變,黑表筆脫離所接引腳后,與G極觸碰一下,然后黑表筆去接原引腳,此時會出現兩種可能:
(1)若萬用表讀數由原來較大阻值變為零(0×100KΩ),則此時紅表筆所接為S極,黑表筆所接為D極。用黑表筆觸發G極有效(使功率場效應管D極與S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均為OΩ),則該場效應管為N溝道型。
(2)若萬用表讀數仍為較大值,則黑表筆接回原引腳不變,改用紅表筆去觸碰G極,然后紅表筆接回原引腳,此時萬用表讀數由原來阻值較大變為0Ω,則此時黑表筆所接為S極,紅表筆所接為D極。用紅表筆觸發G極有效,該場效應管為P溝道型。
3.功率場效應管的好壞判別
用萬用表R×10KΩ擋去測量場效應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如果出現兩次及兩次以上電阻值較小(幾乎為0×KΩ,則該場效應管為損壞;如果僅出現一次電阻值較小(一般為數百歐姆),其余各次測量電阻值均為無窮大,還需作進一步判斷。用萬用表R×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電阻值。對于N溝道VMOS管,紅表筆接S極,黑表筆先觸碰G極后,然后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Ω,該VMOS管為好的,對于P溝道VMOS管,黑表筆接S極,紅表筆先觸碰G極后,然后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Ω,則該VMOS管是好的。否則表明VMOS管已損壞。
4.跨導大小的檢測
對N為道VMOS管,用萬用表R×KΩ擋,紅表筆接S極,黑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偏轉較小,用手接觸G極,這時萬用表指針會明顯地偏轉,偏轉量愈大,說明跨導愈高。
對P溝道VMOS管,用萬用表R×KΩ擋,黑表筆接S極,紅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偏轉較小。用手接觸G極,這時萬用表指針明顯地偏轉,偏轉量愈大,說明跨導愈高。
應注意的是,有少數VMOS管在G、S極之間接有保護二極管,以上檢測方法不再適用。
5.檢測舉例
圖1所示VMOS管2SK727,用MF47型萬用表測量步驟如下:
(1)用R×100Ω擋,測量VMOS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當紅表筆接②腳,黑表筆接③腳時,萬用表讀數為800Ω,其余多次萬用表讀數均為無窮大,則①為G極。
(2)用R×10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電阻值,當紅表筆接②腳,黑麥筆接③腳,此時萬用表讀數為 0.3×10KΩ;當萬用表紅表筆接③腳黑表筆接②腳,萬用表讀數為 ∞,這時紅表筆接③不動,黑表筆先觸碰①腳后,然后黑表筆接回到③腳,萬用表讀數為0Ω。此時紅表筆所接③腳為S極,黑表筆所接為D極。用黑表筆觸碰G有效,表明2SK727屬N溝道管,圖1所示的①、②、③腳分別為G極、D極、S極。
(3)跨導大小的檢測
2SK727管屬 N為道管,用 R×10KΩ擋,紅表筆接 S極,黑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指在∞處,用手接觸G極,萬用表針偏轉至 10×10KΩ處,指針偏轉角度較大,說明跨導較大。
6.一些常見功率場效應管電極排列
K1529、K200、K1530、K413、J201、Jll8.K423、K727、IRF730、IRF840管的電極排列如圖2所示。K214.K1058、J77、J162管的電極排列如圖3所示。
K246.J103、K373、K30、K170、J74管的電極排列如圖4所示。
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場效應管(用FET表示)與晶體管的控制機理不同,它是利用輸入電壓去控制輸出電流的一種半導體器件。根據結構和工作原理不同分為絕緣柵型(又稱MOS管或MOS-FET)場效應管和結型(JFET)場效應管兩大類型。與晶體管相比,它具有輸入電阻高,制造工藝簡單,特別適合大規模集成等諸多優點,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FET的工作原理和放大作用
為了說明FET的工作原理和放大作用,我們先從一個簡單而實用的亮度調整電路談起。圖1是一個用MOSFET構成的亮度調整由路。由圖1可見。如果我們旋動調節旋鈕(調節圖中RW電位器)就可以改變MOSFET的輸入電壓VGS,實現控制燈泡電流、改變燈光亮度的目的。電阻R1和R2的阻值決定了控制電壓的范圍,R1主要決定輸入控制電壓VGS的 大值,R2主要決定輸入控制電壓VGS的起始值。由于R1和R2的值可取得很大,因此可減少控制回路的電流,節省電能。并聯在輸入端的穩壓二極管D2用來限制輸入控制電壓VGS,使 VGS不超過1OV,以保護 MOSFET。那么 MOSFET是如何實現用輸入電壓VGS去控制輸出電流ID的呢?又為什么電路中的 R1和 R2可選得很大呢?這正是由MOSFET的控制機理和結構來實現的。MOSFET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每種類型又分為增強型和耗盡型,即N為道增強型、N溝還耗盡型、P溝道增強型和P為道耗盡型四種MOS管,我們在圖1光度調整電路中所采用的MOS管為N溝道增強型MOSFET。它的結構及符號如圖2(a)、(b)所示。它是在一塊P型硅片上擴散兩個相距很近的高摻雜N型區(用N+表示),并分別從兩個N型區上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源極(用S表示)和漏極(用D表示),在源區和漏區之間的襯底表面覆蓋一層很薄的絕緣層,再在這絕緣層上覆蓋一層金屬薄層,形成柵極(用G表示),因此,柵極與其它兩電極之間是絕緣的,故輸入電阻極高。另外,從襯底基片上引出一個電極,稱為襯底電極(用B表示),在分立元件中,常將B與源極S相連,而在集成電路中,B和S一般是不相連的、由圖2(a)可見,增強型MOSFET的漏區和源區之間被P型襯底隔開,好像兩個“背對背’連接的二極管。所以,當不加柵極電壓(即VGS=0)時,不論漏極、源極之間加什么極性的電壓。總有一個PN結處于反偏,在忽略反向飽和電流的情況下。漏極電流ID≈0。此時,可近似地認為MOS管處于截止狀態。當柵極和源極間加正向電壓(即VGS>0)時,同時將襯底與源極短接,則在柵極金屬板與半導體之間的絕緣層產生一個垂直電場,這個電場吸引襯底和兩個N+區的電子,VGS越大,吸引的自由電子數越多。表面層空穴數越少,當VGS超過某一臨界值VT(稱為開啟電壓),將 終使表面層的電子數多于空穴數,使襯底表面由原來的P型轉變為N型,且與兩個N+區連通,形成漏區和源區間的導電溝道(N溝道)。此時,如果在漏極和源極之間加正向電壓(VGS>0),就會有電流經溝道到達源 極,形成漏極電流ID。MOS管處于導通狀態,如圖3所示。
很顯然。VGS越大,導電溝道越寬,溝道電阻越小,ID越大,這就是增強型MOSFET VGS控制漏極電流ID的物理過程。前述的燈光亮度調整電路正是利用了N溝道增強型MOS-FET的這一工作原理,實現燈光亮度線也可調的。即增大R2’(=R2+kRw),可增大VGS電壓,從而使ID增加,使燈泡亮度增加。相反,調小R2’,使VGS電壓減少,ID減小,使燈泡亮度減小。也正是由于MOSFET是一種電壓控制器件,即控制量是電壓而不是電流,才可以將R1和R2的值選得很大,從而使控制回路電流減小,達到節省電能的目的。
實際上,N溝道耗盡型MOSFET在結構上與N溝道增強型MOSFET很相似,結構和符號如圖4(a)(b)所示。耗盡型MOSFET和增強型MOSFET的區別僅在于:在棚極不加電壓(VGS=0)時,耗盡型MOSFET的漏極和源極間已有導電溝道存在,這溝道在制造管子時就已經在漏、源極之間做成了。因此,若有VGS>0,就有漏極電流ID,如果加正向柵壓(VGS>0),溝道將在原有基礎上加寬,使導電能力提高,漏極電流ID增大。反之,如果加一負向柵壓(VGS<0=,則由于負柵極在溝道中感應一定的正電荷,使溝道變窄。溝道電阻增大,導電能力減弱,漏極電流ID減小,所以,負柵壓起消耗原始溝道的作用。當負向柵壓增大到某一臨界值VGS=-Vp(Vp稱為夾斷電壓)時,溝道全部消失,使漏極電流ID≈0,管子截止。因此耗盡型MOSFET的VGS通過調整溝道寬度來實現對漏極電流ID的控制,這與增強型MOSFET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不同點僅在于,耗盡型MOSFET的柵壓對N溝道可工作在VGS≤0或VGS>0的情況下,而增強型MOSFET的柵壓對N溝道只能工作在VGS>O的情況下。
2.FET的變阻特性
FET除了前述的放大特性外,它的另一種特性是變阻特性,這種變阻特性是|VDS|較小時所特有的。對N溝道增強型MOSFET來說,當VDS較小,即滿足VDS<<(VGS-VT)時。VDS對導電溝道的影響可以忽略。當柵源電壓VGS一定時,導電溝道的大小基本是一定的,溝道電阻也是一定的,當VGS增加時,導電溝道也加寬,使溝道電阻變小。從這個意義上講,FET像一個受柵壓VGs控制的可變電阻器,在VGS控制下,其阻值可在幾十歐~幾兆歐之間變化。利用FET的這一特點,可用FET作成電壓可控的可調電阻。實踐中這種例子很多,如我們平時使用的收音機、電視機,實際接收到的電信號由于發射機功率的不同和傳播條件的不同,各個臺信號強弱不一,其范圍可以從幾十uV~幾百mV。在這種情況下,要使接收機(收音機或電視機等)的輸出電平變化盡可能小,經常需對接收機的增益實現自動控制(又稱AGC),做到當收到的電臺信號較弱時,使增益自動提高,而收到的電臺信號較強時。又使增益自動降低,以保證我們看到或收到的信號的穩定性。利用MOSFET的可變電阻特性,就可以實現這種自動增益控制。圖5就是能完成這種自動控 制的AGC電路。
圖5中,A1是集成放大器,它的電壓放大倍數(又稱電壓增益)Av=R2/R1+R2(1+R3/Rw)。顯然,當Rw變化時,Av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即Rw增大時,Av減小;Rw減小時,Av增大,這里的可變電阻Rw就是用MOSFET構成的。它的控制過程如下:輸出電壓經整流、濾波后,變成直流電壓去控制MOSFET的棚極,以便控制場效管的等效電阻Rw(注意VDS較小時FET工作在可變電阻區,具有變阻特性)。顯然,收到的目標信號(即電臺廣播信號)電壓幅度越高,即目標信號越強,整流、濾波(在以后講座中介紹)后的直流電壓越高,由耗盡型MOSFET構成的可變電阻值越高,即Rw越大,于是電壓增益Av=R2/R1+R2(1+R3/Rw)降低;反之,若接收的目標信號較弱。整流、濾波后的直流電壓也較低,經A2反相放大后直流電壓|-VGS|也較小;用它去控制耗盡MOSFET的柵極,使Rw減小,于是電壓增益Av增大,從而實現了電壓放大倍數(電壓增益)的自動控制。
3.FET的開關特性
在討論M0SFET的工作原理時已經知道,對N溝道增強型MOSFET,當VGS小于開啟電壓VT,即VGS<VT時,管子處于截止狀態;當VGS大于開啟電壓 VT,即VGS>VT時,管子處于導通狀態。對N溝道耗盡型MOSFET,當|-VGS|>|-Vp|時,管子截止;|-VGS|<|-Vp|時,管子導通,因此,FET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它的開關特性。當用作電子開關時,由于MOSFET接通時漏極和源極之間直接連通,不存在直流漂移,而且控制柵極與信號通路是絕緣的,控制通路與信號通路之間沒有直流電流,所以,MOSFET較晶體管更適合作理想的開關元件。作為應用MOSFET作電子開關的實例,我們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觸摸電子開關,其電路如圖6所示。
電路利用MOSFET柵極絕緣的高輸入阻抗特性,當電路接通電源后,由于A、B間開路,并聯在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容C沒有充電回路,C兩端的電壓力OV,即VGS=0,所以增強型MOSEFT處于截止狀態,(相當于開關斷開),ID≈0(一般小于1uA),繼電器不吸會。當手指接觸上面一組接點A、B時,電流通過皮膚和A、B點對電容C充電,因C容量很小,所以兩端電壓VGs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可充到供電電源電壓值,此正向VGS使MOSFET導通。這時電容C經柵極和源極緩慢放電,但柵源電阻可高達1010Ω,放電時間常數很大,即電路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導通狀態(相當于開關閉合接通)。只有當用手觸摸接點C、D時才為電容C提供了放電回路,使電路恢復到關斷狀態.電路中的二極管D是用來旁路當電流停止通過繼電器線圈時產生的自感電動勢。這種電動勢如果不被旁路,其極性正好與電源電壓串聯加在漏極、源極間,容易損壞管子。
上面介紹的是N溝道MOSFET。P溝道MOSFET除了導電溝道不同于N溝道MOSFET外,在控制機理上是一樣的,即VGs改變,導致溝道寬度改變,致使漏極電流ID改變,完成了VGS對輸出電流ID。的控制。這里不冉贅述。
4.MOSFET與晶體管的比較
MOSFET和晶體管都是具有受控作用的半導體器件,但具體性能上兩者還有各自的特點。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對我們大有好處。MOSFET和晶體管各自的特白如下;
(1)MOSFET溫度穩定性好,并存在零溫度系數點。而晶體管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因此,在環境溫度變化較大的場合下,采用FET更為合適。
(2)用作放大時,晶體管輸入端的發射結為正向偏置,輸入電阻較小,約幾KΩ。而MOSFET柵源間有絕緣層隔離,輸入電阻極高,可高達 1010Ω以上。因此,MOSFET放大級對前級的放大能力影響很小。
(3)MOSFET的輸入電阻極高,所以,一但棚極感應上少量電荷,就很難泄放掉。MOSFET的絕緣層很薄,極間電容CGS很小,當帶電荷的物體靠近它的柵極時,感應少量電荷就會產生很高的電壓,將薄絕緣層擊穿,損壞MOS管。因此,使用MOSFET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焊接MOS管時,電烙鐵外殼要良好接地。管子存放時,應使MOS管的柵極和源極短接,避免柵極懸空。
(4)晶體管由于發射區和集電區結構上的不對稱,所以正常使用時,發射極和集電極是不能互換的,而MOSFET在結構上是對稱的,所以源極和漏極可以互換使用,但要注意,分立元件的MOSFET,有時廠家已將襯底和源極在管內短接,遇到這種情況時,漏極和源極就不能互換使用了。
(5)耗盡型MOSFET的柵壓既可以是正壓,也可以是負壓,靈活性較大。而增強MOSFET的柵壓和晶體管的基極偏壓只能是一種極性。
(6)MOSFET制造工藝簡單,功耗小,封裝密度極高,適合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而晶體管電路的放大倍數具有(增益)高,非線性失真小等優點,所以,在分立元件電路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中有一定優勢。
(7)MOSFET在小電流、低電壓工作時,漏極和源極間可以等效為受柵壓控制的可變電阻器,即所謂壓控變阻器。它的這一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自動增益控制 (AGC)和電壓衰減器中。
(8)MOSFET和晶體管均可用作放大或用作電子開關。當用作放大時,晶體管單級放大器較MOSFET單級放大器的放大能力要高很多。但用作電子開關時,由于 MOSFET接通時漏極、源極之間不存在固有的直流漂移,而且控制極(柵極)與信號通路是絕緣的,控制通路與信號通路之間無直流電流,所以,MOSFET較晶體管更適合用作理想的開關元件。
5.結型場效應管
除了上述的MOSFET之外,還有一種結型場效應管。結型場效應管(用JFET表示)也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但結構不同于MOSFET。它的結構示意圖和電路符號分別如圖7(a)、(b)和圖8(a)、(b)所示。
N溝道JPET如圖7所示、它是在一塊N型硅棒兩側擴散兩層高摻雜的P型區(用P+表示),從兩個P型區引出兩個電極并聯在一起,稱為柵極(G)。在硅棒兩端引出兩個電極,分別稱為源極 (S)和漏極(D)P+區和N棒間形成耗盡區,耗盡區寬度主要在N區一側,由于耗盡區不導電,因此,在VDS的作用下,N區中的多數載流子—一電子只能沿兩個耗盡區之間的狹長路徑(N型導電溝道)自源極向漏極運動,形成漏極電流ID。
同樣,以P型硅棒為基體,可構成P為道JFET,如圖8所示。
JFET與MOSFET相似,也是利用柵源電壓控制導電溝道的寬度,達到控制漏極電流的目的。區別僅僅在于溝道形成的原理和控制方式不同。
JFET的工作原理與耗盡型MOSFET相同,但由于耗盡型MOSFET柵極、源極間存在絕緣層,不管柵壓是正壓還是負壓,都不會出現柵極電流,均能保證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而JFET柵源間為PN結,要保證柵極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作用,柵極電壓只能為一種極性,即柵極、源極間電壓極性應保證PN結處于反偏狀態,不允許出現柵極電流。所以,正常工作時,N溝道JFET的柵源電壓VGs應加負壓, P溝道JFET的柵源電壓VGs應加正壓。在這一點上,它不如MOSFET靈活。
由于JFET的柵、源間PN結是區向偏置,它的輸入電阻雖比晶體管大得多,但卻較MOSFET的輸入電阻低,所以,現在 常用的場效應管是MOSFET。而JFET的應用正在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
思考題;
1.要用一N溝道增強型MOSFET做壓控電阻。要使其等效電阻在原有阻值基礎上減小,柵極控制電壓在原有基礎上應如何調整?
2.某信號源(電壓源)負載能力有限,為了保證信號源不過載,后接的單級放大器應選用晶體管來做還是應選用MOSFET來做?為對么?
萬用表檢測功率場效應管
VMOS管又叫功率場效應管,它具有輸入阻抗高(大于108Ω)、驅動電流小(0.1mA左右)、開關速度快、高頻特性好、負電流溫度系數,熱穩定性好、高度線性化的跨導、耐高壓( 高可達1200V)、工作電流大(1.5A至100A)、輸出功率大(1至250W)等優點。因此,它在功率放大器、彩色顯示器、大屏幕彩色電視機中都有廣泛應用。由于功率場效應管的結構與一般晶體管不同,用萬用表判斷其性能好壞、類型、電極的方法也不同。下面介紹用萬用表檢測功率場效應管的技巧。
1.柵極G的判定
用萬用表 R×100Ω擋,測量功率場效應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其中一次測量中兩引腳電阻值為數百歐姆,這時兩表筆所接的引腳是D極與S極,則另一引腳未接表筆為G極。
2.漏極D、源極S及類型的判定
用萬用表 R×10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正向電阻值約為 0.2×10KΩ,反向電阻值在(5~∞)×100KΩ。在測反向電阻時,紅表筆所接引腳不變,黑表筆脫離所接引腳后,與G極觸碰一下,然后黑表筆去接原引腳,此時會出現兩種可能:
(1)若萬用表讀數由原來較大阻值變為零(0×100KΩ),則此時紅表筆所接為S極,黑表筆所接為D極。用黑表筆觸發G極有效(使功率場效應管D極與S極之間正、反向電阻值均為OΩ),則該場效應管為N溝道型。
(2)若萬用表讀數仍為較大值,則黑表筆接回原引腳不變,改用紅表筆去觸碰G極,然后紅表筆接回原引腳,此時萬用表讀數由原來阻值較大變為0Ω,則此時黑表筆所接為S極,紅表筆所接為D極。用紅表筆觸發G極有效,該場效應管為P溝道型。
3.功率場效應管的好壞判別
用萬用表R×10KΩ擋去測量場效應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如果出現兩次及兩次以上電阻值較小(幾乎為0×KΩ,則該場效應管為損壞;如果僅出現一次電阻值較小(一般為數百歐姆),其余各次測量電阻值均為無窮大,還需作進一步判斷。用萬用表R×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電阻值。對于N溝道VMOS管,紅表筆接S極,黑表筆先觸碰G極后,然后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Ω,該VMOS管為好的,對于P溝道VMOS管,黑表筆接S極,紅表筆先觸碰G極后,然后測量D極與S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若測得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Ω,則該VMOS管是好的。否則表明VMOS管已損壞。
4.跨導大小的檢測
對N為道VMOS管,用萬用表R×KΩ擋,紅表筆接S極,黑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偏轉較小,用手接觸G極,這時萬用表指針會明顯地偏轉,偏轉量愈大,說明跨導愈高。
對P溝道VMOS管,用萬用表R×KΩ擋,黑表筆接S極,紅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偏轉較小。用手接觸G極,這時萬用表指針明顯地偏轉,偏轉量愈大,說明跨導愈高。
應注意的是,有少數VMOS管在G、S極之間接有保護二極管,以上檢測方法不再適用。
5.檢測舉例
圖1所示VMOS管2SK727,用MF47型萬用表測量步驟如下:
(1)用R×100Ω擋,測量VMOS管任意兩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值,當紅表筆接②腳,黑表筆接③腳時,萬用表讀數為800Ω,其余多次萬用表讀數均為無窮大,則①為G極。
(2)用R×10KΩ擋測量D極與S極之間電阻值,當紅表筆接②腳,黑麥筆接③腳,此時萬用表讀數為 0.3×10KΩ;當萬用表紅表筆接③腳黑表筆接②腳,萬用表讀數為 ∞,這時紅表筆接③不動,黑表筆先觸碰①腳后,然后黑表筆接回到③腳,萬用表讀數為0Ω。此時紅表筆所接③腳為S極,黑表筆所接為D極。用黑表筆觸碰G有效,表明2SK727屬N溝道管,圖1所示的①、②、③腳分別為G極、D極、S極。
(3)跨導大小的檢測
2SK727管屬 N為道管,用 R×10KΩ擋,紅表筆接 S極,黑表筆接D極,此時G極開路,萬用表指針指在∞處,用手接觸G極,萬用表針偏轉至 10×10KΩ處,指針偏轉角度較大,說明跨導較大。
6.一些常見功率場效應管電極排列
K1529、K200、K1530、K413、J201、Jll8.K423、K727、IRF730、IRF840管的電極排列如圖2所示。K214.K1058、J77、J162管的電極排列如圖3所示。
K246.J103、K373、K30、K170、J74管的電極排列如圖4所示。

![]() ![]() ![]() ![]() ![]() |
相關網站搜索: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
近更新more
- 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河南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
- 2010-05-28[培訓招生]安陽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鶴壁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開封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開封縣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杞縣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洛陽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南陽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平頂山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三門峽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商丘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新鄉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信陽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許昌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鄭州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周口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駐馬店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 2010-05-28[培訓招生]漯河家電維修培訓學校_家電維修培訓班_家電維修培訓中心
欄目導航
![]() |
|
|
|
|
本類熱門閱覽
相關推薦信息
- 柳州手機維修培訓班|柳州手機維修培...
- 呼和浩特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呼和浩特...
- 學電焊工有前途嗎?看情況
- 刻錄時間很長
- 海口焊工專業培訓
- 哈爾濱焊工培訓學校
- 成都家電手機電腦維修培訓班|成都家...
- 長虹彩電故障處理
- 湖南洗衣機維修培訓
- 手機電池充電五大注意
- 湖南數碼相機維修 專業的是湖南陽...
- 電焊工一般工資多少
- 公司經理教你如何做人
- 欽州手機維修培訓班|欽州手機維修培...
- 北京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北京職業技術...
- 家用普通電風扇常見故障及檢修
- 鄭州技工學校招生|鄭州技工學校簡章...
- 西寧技工學校招生|西寧技工學校簡章...
- 惠州職業學院招生|惠州職業學院簡章...
- 貴州技工學校招生|貴州技工學校簡章...
- 郴州技工學校招生|郴州技工學校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