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散熱不良故障與解決措施
一臺EMC14寸彩顯,使用數年后,于近月出現聚焦、亮度不穩定。開機時顯示正常,數分鐘后亮度逐漸增大,字符逐漸模糊,背景變紅,屏幕閃爍,觀看時眼睛很累,約半小時后,機殼上部溫度燙手。
問題檢查:
開機檢查,外觀未發現元件燒毀、爆裂等特征。于是在打開后蓋的前提下,再次接通電源開機試驗,在開機約20分鐘后,又重現以上特征。
問題分析:
1、該機開機初期能正常顯示,基本可確定顯示器線路版和元器件沒有斷路、短路特征;
2、正常顯示數分鐘后,問題逐漸出現,而且逐步加重,說明很可能是某(些)元件參數不穩定,在受到外來條件影響后,逐漸產生惡性循環所致。
3、根據機殼上部溫度較高特征,估計產生問題的外因條件是發熱量大、散熱不暢的可能性大。
順著此思路查找原因,發現該問題顯示器存在如下問題:
① 發熱元件多,且位置集中。機內的主要發熱元器件出現:特征管燈絲、管座板上的三極管2SD1609D(Q211、Q208、Q204)、發射極電阻1.2K/3W(R236、R235、R230)、電源調整管、行輸出管等。特別集中的是小小的管座板上就出現集中出現三個中功率三極管和三個發射極電阻,再加上顯像管燈絲,7個發熱大戶擁擠在一起。
② 機型設計時,散熱問題考慮不夠。從顯示器外殼看,該機的主要散熱孔是后蓋的上部和底部,從自然散熱道理看應說是合理的,機外冷空氣自底部進入,從上部解決。但設計時忽略了顯示器電路主板平放于底部,嚴重阻礙了空氣對流,造成機內元器件產生的的熱量不能盡快排出機外。
解決措施
根據問題原因,筆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調整發熱元件的位置,分散熱量。方法是將管座線路板上的三個功率三極管和三個發射極電阻改焊到線路板的反面(注意電阻腿的高度和功率管散熱極的高度,以免蓋后蓋時受阻),同時加大散熱器面積。這樣既可使功率管和發射極電阻免受特征管燈絲發熱影響,又可解決熱源相對集中特征。
2、加快機外冷空氣的流入速度。用電鉆在原機殼左右兩側均勻地打若干孔(6毫米鉆頭,每側約15×15厘米),使原從底部進入的冷空氣改從兩側進入;在機殼后墻板沒有孔位置補打數孔,以增加管座板上功率管和發射極電阻的散熱效果。
3、如條件許可,將電源調整管、行輸出管替換成耗散功率大一些的管子,但應注意各項參數合適,以減少發熱量和保證元件的穩定性。
經過以上調整后,通電開機使用近四小時,未再出現以上問題。

相關網站搜索:顯示器散熱不良故障與解決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