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font size="3">硬盤接口是硬盤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盤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盤接口,決定著硬盤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盤接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盤接口分為 IDE、SATA、SCSI 和光纖通道四種。<br /><br /> 1) IDE 接口硬盤,多用于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于服務器。<br /><br /> 2) SCSI 接口的硬盤,則主要應用于服務器市場。<br /><br /> 3) 光纖通道,只在高端服務器上,價格昂貴。<br /><br /> 4) SATA 是一種新的硬盤接口類型,還正處于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br /><br /> 在 IDE 和 SCSI 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接口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 和 SATA,Ultra160 SCSI 和 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盤接口,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br /><br /> <strong>1、IDE</strong><br /><br /> IDE 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 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br /><br /> IDE 代表著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 IDE 來稱呼 早出現 IDE 類型硬盤 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著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后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 ATA、Ultra ATA、DMA、Ultra DMA 等接口,都屬于 IDE 硬盤。<br /><br /> IDE 是一種硬盤的傳輸接口,它有另一個名稱,叫做 ATA(AT Attachment)。這兩個名詞都有廠商在用,指的是相同的東西。IDE 的規格后來有所進步,而推出了 EIDE(Enhanced IDE)的規格名稱,而這個規格同時又被稱為 Fast ATA。所不同的是 Fast ATA 是專指硬盤接口,而 EIDE 還制定了連接光盤等非硬盤產品的標準。這個連接非硬盤類的 IDE 標準,又稱為 ATAPI 接口。之后再推出更快的接口,名稱都只剩下 ATA 的字樣,像 Ultra ATA、ATA/66、ATA/100 等。<br /><br /> <img height="179" src="mk:@MSITStore:F:\電腦\電腦四大核心硬件知識詳解CHM電子書\yjxj\電腦四大核心硬件知識詳解.chm::/主板詳解.files/036.gif" width="335" border="0" alt="" /><br /> 圖36 主板 IDE 接口<br /><br /> 早期的 IDE 接口,有兩種傳輸模式:一個是 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個是 DMA(Direct Memory Access)。雖然 DMA 模式系統資源占用少,但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序或設置,因此被接受的程度比較低。后來在對速度要求愈來愈高的情況下,DMA 模式由于執行效率較好,操作系統開始直接支持,而且廠商更推出了愈來愈快的 DMA 模式傳輸速度標準。從英特爾的 430TX 芯片組開始,就提供了對 Ultra DMA 33 的支持,提供了 大 33MB/sec 的的數據傳輸率,以后又很快發展到了 ATA 66、ATA 100 以及邁拓提出的 ATA 133 標準,分別提供 66MB/sec、100MB/sec 以及 133MB/sec 的 大數據傳輸率。值得注意的是,邁拓提出的 ATA 133 標準并沒能獲得業界的廣泛支持,硬盤廠商中只有邁拓自己才采用 ATA 133 標準,而日立(IBM)、希捷和西部數據,則都采用 ATA 100 標準。芯片組廠商中,也只有 VIA、SIS、ALi 以及 nViidia 對此標準提供支持,英特爾則只支持 ATA 100 標準。<br /><br /> 各種 IDE 標準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 ATA 133 兼容 ATA 66/100 和 Ultra DMA33,而 ATA 100 也兼容 Ultra DMA 33/66。<br /><br /> 要特別注意的是,對 ATA 66 以及以上的 IDE 接口傳輸標準而言,必須使用專門的 80 芯 IDE 排線,其與普通的 40 芯 IDE 排線相比,增加了 40 條地線,以提高信號的穩定性。<br /><br /> 以上這些,都是傳統的并行 ATA 傳輸方式。現在又出現了串行 ATA(Serial ATA,簡稱 SATA),其 大數據傳輸率,更進一步提高到了 150MB/sec,將來還會提高到 300MB/sec,而且其接口非常小巧,排線也很細,有利于機箱內部空氣流動,從而加強散熱效果,也使機箱內部顯得不太凌亂。與并行 ATA 相比,SATA 還有一大優點,就是支持熱插拔。<br /><br /> <img height="159" src="mk:@MSITStore:F:\電腦\電腦四大核心硬件知識詳解CHM電子書\yjxj\電腦四大核心硬件知識詳解.chm::/主板詳解.files/037.gif" width="251" border="0" alt="" /><br /> 圖37 主板 SATA 接口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