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整理 發(fā)布時間:2011-03-15 21:59:17
論提高接觸器設計及使用的可靠性
摘 要:傳統(tǒng)交流接觸器應該是一種很可靠的電器,但使用中也常發(fā)生線圈燒壞、觸頭粘接、鐵芯發(fā)響。本文針對國內使用已達到IEC標準的產品,出現(xiàn)不能可靠工作,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用擴大線圈工作電壓范圍的方法,設計高可靠的交流接觸器,并簡介其設計要點。
關鍵詞:寬電壓工作 高可靠接觸器
傳統(tǒng)接觸器在使用中常發(fā)生線圈燒壞、觸頭粘接、鐵芯發(fā)響(三大頑癥)。產生的原因有產品本身的原因,也有使用及電網供電方面的原因。如何提高傳統(tǒng)接觸器的設計制造水平,滿足在電網電壓變化范圍較大時,仍能可靠工作是本文論述的目的。
為了設計并制造高質量的接觸器,首先必須弄清楚傳統(tǒng)接觸器產生三大故障的原因及其解決的途徑。 1.鐵芯發(fā)響:
究其原因,是交流電磁鐵在電流過零時,吸力減少到小于反力時,鐵芯吸合不牢,當鐵芯極面不平時,就會產生噪聲,這就是鐵芯發(fā)響。在制造廠發(fā)響的鐵芯是不會出廠的,盡管標準規(guī)定距離1m處,噪聲不得超過40分貝,但出廠的標準往往是靠人工手感來判定,超過微麻就判不合格,目前用手感測鐵芯是否合格,應該說是較嚴的。當然不是一個科學的標準,但是在生產車間環(huán)境噪聲較高,使用分貝儀測試鑒別的方法也有不便。當手感出現(xiàn)分岐時,有事先存放的樣品作為判據(jù)。在生產廠減少噪聲的方法,將鐵芯鉚牢、磨平,達到要求即可。在使用中,出現(xiàn)噪聲而停止使用的情況大致有:
1)極面有污垢物(如鐵芯生銹、油污垢);
2)分磁環(huán)斷;
3)有異物落在極面上(如細小固態(tài)顆粒)它們都會使鐵芯產生較強的噪聲。 2. 線圈燒壞的原因較多: 2.1 設計裕度不夠:
2.1.1 漆線的選用不當:為了降低成本,選用耐溫130℃以下的漆線。甚至選用油性漆線。
2.1.2 線圈溫升:設計一般要求60K以下,高強度聚脂漆線的耐熱一般選用155℃,有的設計人員為了降低成本減少線圈匝數(shù),提高線圈溫升至70K~80K有的甚至達到90K,使線圈漆線長期處在高溫下工作,降低了線圈絕緣強度。
2.1.3 吸力、反力配合不完好:電壓低時,吸合困難,動作時間長,線圈承受起動大電流的時間增加,更加使線圈發(fā)熱電阻增大,又驅使吸力更明顯欠缺,吸合更加困難,直至不能吸合。線圈在空心電抗下工作,線圈電流大很快會燒壞。
2.1.4 產品工作電壓范圍不夠寬,電壓低于85%可能出現(xiàn)熱態(tài)不能吸合,電壓高于110%時,線圈過熱燒壞。 2.2 生產過程中控制不嚴或失控:
2.2.1 進廠檢驗不嚴:漆線漆膜不勻,局部露裸線存在針孔超標。
2.2.2 線圈繞制工藝存在缺陷,無漲力控制或控制不當;繞制線圈時,控制繞線漲力,是確保線圈不至繞制太松,更不要太緊,使漆線拉長,造成絕緣耐壓降低。 2.3. 使用中的相關問題:
2.3.1 控制線圈的電源:由變壓器供電時,變壓器輸出的電壓,達不到額定電壓Us的要求值;電壓過高超過標準規(guī)定。
2.3.2 控制線圈電壓選用的影響:Us有380V、220V、110V直至12V可供選用,選用的一般原則:
a、Us不宜太高,能用110V不應選用380V,因為高電壓匝數(shù)多,分斷時會產生很高的過電壓,損壞線圈絕緣,電壓高的線圈,用漆線更細一些,細的漆線繞制時漲力控制稍有偏差會使線圈產生層間、匝間絕緣強度的降低。
b 、Us也不宜太低,能用48V的不宜選12V,因為當電壓低于20V時,觸頭接通有時會出現(xiàn)接觸不可靠。低電壓線徑較粗,漆線不會產生拉伸變細,但過粗的線徑不便于繞制,尤其是大容量(250A)以上的接觸器, 好不選用Us低于110V的電壓值。 3. 觸頭熔焊產生的原因:
3.1 設計選材不合理:有的設計人員,認為純銀觸頭在25A的電路中耐磨性能不如含銀量低的AgNi10,通過實踐證明AgNi20在32A電路中,也有較好的耐電磨損性能,為了節(jié)約用銀,有的企業(yè)技術人員選用含銀量低的AgCdo15觸頭,降低了產品性能。
3.3.5 重載起動時,網絡電壓Us跌落到85%以下,甚至達到70%使起動接觸器不能可靠吸合,產生抖動。主觸頭在起動電流下連續(xù)通、斷,電弧熔化觸點,直到熔粘焊牢。
3.3.6 連續(xù)頻繁點動:點動對于要求運動機械產生很小的位移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例如,沖壓機對模,起重機械吊起時或吊重物要求輕放時。由于點動電動機只能轉動一個很小的角度,就立即分斷,連續(xù)頻繁的點動,使觸點處在大電流燃弧下工作,使觸點熔焊而粘牢,故障立即發(fā)生。
綜上所述,一個傳統(tǒng)的好接觸器,能保證做到符合GB、IEC、VDE等標準的要求,但仍然有出現(xiàn)故障的可能。因此如何改進設計,提高產品性能,使產品達到有較高可靠性已是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