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在嘗試修改硬盤缺陷列表之前,我們還要了解幾個硬盤術語:
系統保留區(service area):它不是我們所說的主引導記錄等重要數據所在的區域,絕大多數硬盤工具都無法查看系統保留區,它記錄硬盤的大量參數,設置信息及一些內部控制程序。一般只有硬盤廠家通過特有的程序及指令才能讀、修改系統保留區的信息。
保留容量:生產及維修時替換硬盤壞道的需要。
硬盤缺陷列表:P-list永久缺陷列表(又稱工廠缺陷列表),是生產中產生的壞道列表;G-list添加性缺陷列表(又稱用戶缺陷列表),是使用中產生的壞道列表。這兩個列表都需要特定的專業軟件來查看,相對來說,查看及修改P-list難度更高,基本上只有廠家才能做到。
MHDD2.9的使用:
工作環境在DOS下。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MHDD放在需要檢測及修復的硬盤上,另外,MHDD也無法在打開了寫保護的軟盤、硬盤及光盤上正常工作。
運行MHDD后,MHDD首先同樣要檢測系統中的所有硬盤并給出連接圖示。我們隨時可以按“shift+F
選擇需要處理的硬盤后,就進入了MHDD的主界面。 上面一行為狀態行,主要是顯示BUSY、WRFT、AMNF、及TONF等硬盤(或硬盤某個扇區)或軟件的當前狀態。在狀態行下面,是當前硬盤的磁頭、柱面、扇區等參數。再往下則列出了MHDD的所有可用的命令。
scan命令:用于磁盤表面介質掃描與修復。MHDD將從保留容量中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取代新發現的壞扇區,并將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G-list表。所以硬盤總容量不會減少。這種修復方式是基于硬件底層的方法。MHDD并不是通過主板的BIOS來控制硬盤,而是直接讀取硬盤的所有物理扇區。
運行scan命令后,MHDD首先會報告當前硬盤的型號、串號、固件版本、支持的數據傳輸模式等參數(運行其它命令同樣如此),然后進入scan狀態。
在掃描硬盤在前,我們還必須設置掃描配置。主要選項有掃描尋址模式(LBA或CHS),起始及結束的柱面或扇區、超時時限、清零時限、及是否重復掃描/修復。為了達到修復效果,建議打開remap(壞道重映射)、 Loop the test/repair(重復掃描/修復)及 Erase WAITs等選項。設置完成后按“F4”就可開始磁盤掃描。
掃描時,在屏幕的右側將顯示磁盤表面各種狀態的數量統計。“?”上面的灰度塊表示磁盤表面狀態正常,而彩色塊表示此處的磁盤有潛在不穩定因素,尤其是紅色塊,則很容易轉化我物理壞道。而“?”以下的狀態表示此處的磁盤介質有損壞或有壞道。
aerase命令:可以逐扇區進行清零處理,不過速度會很慢。
rhpa及nhpa命令:可分別顯示及恢復硬盤的全部真實的容量。
aam命令:可以切換硬盤的性能及噪音狀態,有127級(0~126)狀態可供設置,“126”表示 高性能,不過此時硬盤的噪音 大。注意aam命令需要硬盤支持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技術才可以。
rpm命令:可以檢測硬盤轉速,不過有些硬盤不支持此命令。
randombad及makebad命令:可以強行為硬盤的一些扇區加上壞扇區標志。
ibme及fujlst命令:可以分別查看IBM 及富士通的硬盤缺陷列表。
pwd、unlock及dispwd命令:可以給硬盤加解鎖,這種硬盤加入密碼的方式很奇特,不過千萬不要忘記了密碼。
大多數準專業的軟件只能對G-list進行處理,但G-list有容量限制,一般只能寫入幾百條記錄,對多次或大量出現物理壞道的硬盤,修改G-list就難有作為了。而修改P-list則無此限制,但只有硬盤廠家才能處理P-list,不過也有例外,俄羅斯的PC3000硬盤修復軟件就可以修改P-list,不過目前它在中國的售價高達135個專業課程的學費歡迎查看人民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