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qū)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qū)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如今電腦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fā)展著,Intel和AMD都相繼推出了1GHz的CPU。CPU作為微機的心臟,在微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決定了微機的檔次。下面就談談本人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流CPU介紹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CPU都是Intel和AMD的產(chǎn)品。多年以來Intel一直是CPU領域的霸主,目前其主要產(chǎn)品有PⅡ、PⅢ和賽揚系列。PⅢ是Intel推出的面向高端市場的產(chǎn)品,它的型號繁多,購買時要注意區(qū)分。早期的PⅢ采用Katmai核心,支持100MHz外頻,采用512KB半速L2 Cache,使用0.25微米工藝制造,SECC2封裝,Slot 1架構(gòu)。它和PⅡ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植入了SSE結(jié)構(gòu),括一組指令集和若干新寄存器(如圖1)。去年底Intel又推出了采用Coppermine核心的PⅢ,它采用了0.18微米工藝制造,內(nèi)建128KB的全速L2 Cache,這些改進使PⅢ Coppermine的性能明顯優(yōu)于PⅢ Katmai。PⅢ Coppermine有兩種封裝形式,初期的PⅢ Coppermine采用了SECC2和FC-PGA封裝形式(如圖2),由于PⅢ Coppermine采用了On-Die(芯片內(nèi)建)L2 Cache就不再需要做成一片電路板的形式了,因此隨后的PⅢ Coppermine都采用了FC-PGA封裝形式(如圖3)。在外頻方面,PⅢ Coppermine有100MHz和133MHz兩種。采用133MHz外頻的CPU以加“B”來標識,采用0.18微米制造工藝的就加“E”來標識。650MHz以上的CPU則全部是采用0.18微米制造工藝、外頻為133MHz的PⅢ Coppermine,因此它們沒有采用“E”、“B”來區(qū)分。
賽揚是Intel推出的面向低端市場的產(chǎn)品,在Celeron 266、300推出后不久,Intel公司又推出了代號為“Mendocino”的賽揚,為了區(qū)別以前的賽揚,Intel在賽揚
Mendocino后加了一個“A”來標識(如圖4)。Mendocino內(nèi)建128KB L2Cache,L2 Cache的工作頻率和CPU的核心頻率相同,大大提高了L2 Cache的工作效率,其性能幾乎超過同主頻的PⅡ(有512KB但工作頻率為主頻一半的片外L2 Cache)。賽揚Mendocino的頻率有300MHz、333MHz、400MHz、433MHz、466MHz、500MHz、533MHz。今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賽揚的換代產(chǎn)品Celeron Ⅱ,采用了Coppermine的核心,支持SSE指令集,采用0.18微米工藝制造,L2 Cache同賽揚Mendocino一樣內(nèi)建128KB L2 Cache,采用FC-PGA封裝形式(如圖5)。
AMD公司近一年來產(chǎn)品的性能迅速提高,對Intel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去年AMD推出的Athlon(速龍),采用了0.25微米工藝制造,L1 Cache容量達到128KB,是PⅡ/Ⅲ的32KB的四倍,L2 Cache為512KB的片外Cache(如圖6)。Athlon采用了全新的宏處理結(jié)構(gòu),擁有三條x86指令譯碼器,可以并行進行亂序執(zhí)行,擁有超過Intel芯片的x86代碼運行速度。特別是其強大的浮點運算速度,將同頻的Intel處理器遠遠甩在后面,推翻了Intel長久以來在浮點性能方面的統(tǒng)治地位。 近AMD 推出面向低端的Duron(鉆龍,也稱毒龍)與面向高端的Thunderbird(雷鳥),它們和Athlon的 大區(qū)別在于L2 Cache方面,它們都采用了On-Die L2 Cache。Duron的L2 Cache的容量只有賽揚Ⅱ的一半,為64KB(如圖7),而Thunderbird的容量達到256KB,和PⅢ Coppermine相同(如圖8)。顯然它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Intel的PⅢ和Celeron Ⅱ。綜合來看,Thunderbird和PⅢ的性能相當,而Duron在和Celeron Ⅱ的對比中稍稍處于領先地位,這主要是因為Celeron Ⅱ的66MHz的外頻限制了其性能的發(fā)揮。
除了上面介紹的CPU外還有其他一些CPU產(chǎn)品,如VIA 新的Cyrix Ⅲ,但它的性能和Celeron Ⅱ與Duron相差甚遠,只適合一些基本用于文字處理,對性能要求不高,經(jīng)濟又比較拮據(jù)的用戶。
CPU的選購
在決定選購何種CPU之前,一定要明確裝機的目的,不要盲目追趕潮流。同時要注意的是微機的性能要受到各種部件的影響,例如一臺只有32M內(nèi)存的PⅢ500在實際應用中絕不會比一臺擁有128M內(nèi)存的賽揚400快。
CPU的用戶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追求高性能者,他們大都是需要進行大量圖形處理或是對3D游戲畫面質(zhì)量苛求的游戲狂,這類用戶的選擇當然應該是PⅢ和Athlon;二是追求低價者,他們的電腦只是用于文字處理或是簡單的游戲或偶爾上網(wǎng),他們可以選擇K6-2或是Cyrix MⅡ;第三類就是追求高性價比者,這應該是大多數(shù)用戶的選擇。從目前情況來看,賽揚和Duron是不錯的選擇,它們能滿足大多數(shù)用戶的需要。目前,Duron擁有很高的性價比,這主要是因為賽揚Ⅱ仍然使用的是66MHz的外頻,但由于賽揚已在用戶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地位——優(yōu)異的性價比,超強的超頻能力,因此許多用戶仍然考慮購買賽揚Ⅱ處理器。其實66 MHz外頻并非真的不利,因為中檔賽揚處理器對大多數(shù)的應用軟件是足夠用的了。何況賽揚的超頻性能有目共睹,大多數(shù)的賽揚處理器外頻可超至75MHz或83MHz,能夠使核心頻率和性能增長13% (75 MHz)或26% (83 MHz)。有的甚至可將外頻超到100MHz,核心頻率提高50%。
CPU市場種類繁多,情況復雜,假貨水貨較多。不法商家的主要伎倆就是以次充好或Remark。芯片制造商為了方便自己的產(chǎn)品定級,把大部分CPU都設置為可以自由調(diào)節(jié)倍頻和外頻,它在同一批CPU中選出好的定為較高的一級,性能不足的定為較低的一級,這些都在工廠內(nèi)完成,是合法的頻率定位方法。但出廠以后,經(jīng)銷商把低檔的CPU超頻后,貼上新的標簽,當成高檔CPU賣的非法頻率定位則稱為Remark。下面就介紹幾種CPU的鑒別方法:
1.軟件法:軟件測試是一種比較保險的方法。對于PⅡ和老賽揚有一種專用的測試軟件叫ctp2info.exe ,有Win95和DOS兩種版本,使用非常方便,顯示結(jié)果為綠色就是真貨,紅色則表示CPU正被超頻使用。PⅢ也有類似軟件。對K6-2可以使用set6v2.zip這一軟件,CPU是否被Remark一測便知。另外Intel公司還提供了一種名為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ly的軟件,你可以去http://support.Intel.com/support/processors/tools/frequencyid下載此軟件。它可以方便地區(qū)分出賽揚、賽揚A、奔騰Ⅱ、PⅢ B、PⅢ E、PⅢ EB,有效地防止以次充好。如 近發(fā)現(xiàn)一些老主板的BIOS無法識別賽揚Ⅱ而把其識別為PⅢ,一些商家便利用這一問題將賽揚Ⅱ當作PⅢ來賣,但只要使用這一軟件就會讓它原形畢露。
2.觀察法:正品Intel CPU塑料紙上的Intel字跡應清晰可辨,而不應七歪八扭的,無論正反面都如此。對Slot 1的CPU一定要注意處理器的外殼是否完好無損,是否被人打開過,還要注意處理器的塑料外殼上的標記是否清晰,用指甲摳摳,是否有掉字的現(xiàn)象。假貨奔騰PⅢ系列處理器上的字體明顯比正常的粗而且顏色也不對,可以明顯看出是白色和黑色調(diào)出的灰色,很不順眼,真貨字體比較細、清晰,而且顏色不是單純的灰色。Socket 370接口的賽揚和PⅢ Coppermine的假貨相對較少,主要的就是用低主頻的處理器來冒充高主頻的處理器,散裝處理器冒充成盒裝的。AMD的K6-2處理器在早期市場上的Remark產(chǎn)品是 多的一種,因此 好購買盒裝的產(chǎn)品,在購買時要注意裝的透明塑料封套是否密封,有沒有被打開過的痕跡。 近Athlon也發(fā)現(xiàn)了假貨,這些假貨AthlonCPU被撬開過,對它們做了手腳。這批假冒的CPU被標成了Athlon 650 ,CPU外殼的序列號為219936022369、219936022600和 219936022907。因此在購買K7是也應注意其外殼是否有被打開的痕跡。
3.精神勝利法:如果你本身不太懂,在購買CPU時就帶上一個懂行的或假裝懂行的朋友,買的時候裝模做樣地仔細看看,商家就不敢賣假貨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