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硬盤物理安裝,指的是將硬盤裝進機箱里固定,設置跳線并接好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過程。 數據線:數據線用于連接硬盤與主板IDE接口,作數據傳輸之用。主板IDE口與硬盤數據線接口均為40針接口,而數據線則分40線與80線兩種(如下圖)。其中80線亦稱為UDMA/66硬盤線,主要用于Ultra ATA 66硬盤,增加的40根地線作隔離干擾之用。要發揮Ultra ATA 66硬盤的優勢,UDMA/66硬盤線。Ultra ATA 33硬盤也可以使用UDMA/66硬盤線,但不會因此帶來任何好處。注意,硬盤的數據線有方向之分,反接的話硬盤將無法工作。數據線的一側有一紅線,紅線側必須與IDE接口的第1/21針相連接。 主從跳線:主板上一般只有兩個IDE接口,每一根數據接線有三個接口,其中一個接主板的IDE接口,另兩個則可以接兩個IDE設備,括硬盤、光驅、刻錄機等。在同一根接線上如果接兩個IDE接口設備,則需設置一個是主盤(Master),另一個為從盤(Slave)。究竟是作為主盤還是從盤則要通過硬盤或光驅背面的“主從跳線”進行設置,否則將無法正常使用。一般來說,硬盤缺省的跳線設置為主硬盤,光驅的缺省設置則為從盤。具體的設置方法在硬盤或光驅的機殼上均有設置說明。按以上所說設置好主從跳線并接好電源線、數據線之后,就可以把硬盤固定在機箱上的3.5"托架上。當然,你也可以先固定,再接線。硬盤可以水平安裝也可以垂直安裝,兩者并無不同。有人說硬盤垂直安裝會影響硬盤的壽命,這種說法并不科學。但需要注意的是,水平安裝時裸露面(可以見到電路板的一面)要朝下,以免積聚灰塵。 至此,硬盤的物理安裝大功告成。 雙硬盤的安裝 1、 安裝前的準備 目前主流IDE硬盤均為3寸硬盤,安裝雙硬盤時機箱需要有額外的3寸安裝架。不過多數機箱只有兩個3寸安裝架,硬盤占一個,軟驅占一個,因此只好在5寸安裝架上做文章,辦法是購買一副硬盤支架,將硬盤安裝在支架上,然后再安裝在機箱中的5寸框內。 一般而言,計算機電源輸出功率都在200W以上,加塊硬盤應該沒問題。但如果你已安裝了雙光驅和大功率顯卡等設備,就要考慮電源是否還能再提供12W左右功率去支持一塊硬盤,否則可能出現系統不穩定的狀況。另外,還要確保有一個空閑的電源接口供硬盤使用。 絕大多數主板均提供2個IDE接口,可接4個IDE設備,硬盤、光驅、刻錄機、ZIP等設備均用IDE口,安裝雙硬盤前你還需要為你的新硬盤預留一個 IDE口。此外,如果你的電腦只有一條IDE數據線,趕快再買一根。 2、 雙硬盤的主、從狀態設置 假設你的電腦原有一個硬盤和一個光驅,通常接法有以下兩個: ①速度快的硬盤單獨接在主板的Primary IDE接口并設為主盤,光驅與第二塊硬盤接在主板的Secondary IDE接口,光驅設為主盤,硬盤設為主盤。通常我們將第二塊硬盤僅作為備份盤時可考慮這種接法。 ②兩個硬盤使用同一根硬盤線接在主板的Primary IDE接口,速度快的設為主盤(Master),速度慢的設為從盤(Slave)。光驅接在主板的Secondary IDE接口,并設為主盤。3、雙硬盤盤符交錯的解決 安裝雙硬盤后,我們會發現第一個硬盤(以下簡稱Disk1)的C盤還是C盤,不過Disk1的D盤在新系統中卻變為E 盤,E盤變成F盤...而第二個硬盤(以下簡稱Disk2)的C盤則變為新系統的D盤,Disk2的D盤、E盤等邏輯盤就排在Disk1所有盤符之后。這種情況稱為盤符交錯現象。 盤符交錯是因為MS-DOS對硬盤的管理方法做成的。MS-DOS把第一個物理硬盤的激活的DOS分區叫做C,第二個物理硬盤的有效的激活DOS分區叫做 D,第一個物理硬盤的擴展DOS分區叫做E、F等等,剩下的字母分配給第二個物理硬盤的擴展DOS分區。如果沒有第二個物理硬盤,或第二個物理硬盤沒有基本DOS分區,那么D就分配給第一個物理硬盤的擴展DOS分區的第一個邏輯驅動器了。 盤符交錯現象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常見的就是某些軟件因為盤符變化而導致路徑錯誤。要避免盤交錯現象,對于Windows 95/98系統來說, 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利用它的“即插即用”功能。即在BIOS中將第二硬盤設為None,開機后Windows 95啟動后,Windows 95/98的“即插即用”功能就可以提示檢測到新硬件,并自動分配盤符給它,此時盤符的分配和很多人的期望就一致了。由于原來主硬盤上的所有軟件所在的盤符都沒有變化,因此在硬盤上的軟件可以照常運行,盤符交錯問題就解決了。 “電腦維修知識-硬盤的物理安裝以及雙硬盤安裝”請看湖南陽光電子技術學校精彩課程介紹...... (湖南陽光電子學校歡迎全國各地電子愛好者來我校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