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從“被跟風”到“跟風者”
視察蘋果的重要競爭對手的動作,再回味蘋果的產品發布,不難創造,蘋果甘心被評為“令人掃興的發布”、“只有分辨率和尺寸上的創新”,也要發布iPad mini和新iPad,是為了應對對手的攻勢。
長沙時間10月24日凌晨,蘋果在美國加州圣何塞召開了發布會。
在經歷了上個月那場“毫無懸念”的iPhone5發布會之后,蘋果在這次的發布會上,毫無懸念地推出了7英寸平板電腦的跟風之作——iPad mini,以及意料之外的新iPad。
回想這兩個月,蘋果在兩個月內,接連更新了iPhone、iPad、iPod、Macbook、iMac,幾乎涉及了它的所有產品線。
這種更新頻率和力度,在喬布斯時代從未涌現過。
然而,蘋果打破自己的產品周期,帶有一絲急切味道地發布這些產品,有著相當充分的必要性。
視察蘋果的重要競爭對手的動作,再回味蘋果的產品發布,不難創造,蘋果甘心被評為“令人掃興的發布”、“只有分辨率和尺寸上的創新”,也要發布iPad mini和新iPad,是為了應對對手的攻勢。
10月26日,桌面系統的領導者微軟,將要迎來其侵襲移動系統以來 重要的一次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上,微軟將發布買通桌面和移動兩塊屏幕的新系統——Windows 8,以及其硬件載體——Surface。
10月29日,Android陣營的領導者Google,即將發布用來反抗iPhone 5的Nexus 4手機,更新在7英寸平板電腦市場賣到脫銷的Nexus 7,甚至還有可能推出侵襲10英寸平板電腦市場的Nexus 10。
面對對手即將到來的新產品,蘋果拿出了 大的力量來阻擊。
更讓蘋果頭疼的是,這兩家公司是無法通過專利戰來壓抑的。微軟把持著大批的基礎專利,至今蘋果仍在向微軟支付相干的專利費用。而Google在收購摩托羅拉后,也把持了大批的通信基礎專利。
在喬布斯時代,蘋果的產品發布周期可謂“從容”。作為市場上的絕對領跑者,蘋果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既定步驟去方案產品周期,幾乎不需要考慮對手如何去做。那時蘋果的每一次發布都會引起業界驚呼,并迅速被跟風,甚至被模仿。
而現在,相比以前,蘋果的產品發布周期不再“從容”,甚至有些急切,而產品也不會再引發驚呼。如今,蘋果主動開端向競爭對手跟風——例如把手機屏幕做大、發布7英寸平板。
從“被跟風”到“跟風”,不是喬布斯的接班人庫克無能,而是市場在變。
畢竟,庫克面臨的競爭環境,比喬布斯時代險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