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基本原理
液晶是一種介于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物質,是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把它加熱會呈現透明狀的液體狀態,把它冷卻則會出現結晶顆粒的混濁固體狀態,具有液體與晶體的特性,故稱之為“液晶”。
液晶顯示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將置于兩個電極之間的液晶通電,液晶分子的排列順序在電極通電時會發生改變,從而改變透射光的光路,實現對影像的控制。TFT液晶面板,由表及里分別由表層保護玻璃、三元色濾光板、偏光板、沉積在玻璃基板上的FET晶體管(薄膜晶體管)電極、液晶、同樣沉積在玻璃質基板上的共通電極、底層偏光板、背光板(導光)以及背光源組成。光由底層透射進來,經過液晶的和偏光板的共同控制,借助濾光板產生色彩斑斕的圖像。
按物理結構常見的液晶顯示器可分為以下幾種:TN、STN、DSTN三種液晶都屬于無源矩陣LCD,它們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只是各個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略有差異而已,其中DSTN(俗稱“偽彩”)在早期的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及掌上游戲機上廣為應用,但由于其必須借用外界光源來顯像所以其有很大的應用局限性,但這些早期的反射型單色或彩色沒有背光設計的LCD可以做得更薄、更輕和更省電,如果能在技術上對其進行革新這些東東對于掌上型電腦和游戲機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而TFT薄膜晶體管型有源矩陣LCD則是我們今天液晶顯示器上應用的主流,它具有屏幕反應速度快,對比度好,亮度高,可視角度大,色彩豐富等優點。
大家知道TFT液晶顯示器的每個點都由紅綠藍三部分組成,一般情況下15寸分辨率為1024X768的TFT液晶顯示器的點距為0.30mm左右。TFT液晶顯示器與CRT顯示器不同,其具有固定的分辨率,只有在指定使用的分辨率下其畫質才 佳,在其它的分辨率下可以以擴展或壓縮的方式,將畫面顯示出來。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傳統顯示器由于采用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在打到屏幕上會產生輻射源,盡管其現有產品在技術上已有了很大提高,把輻射損害不斷降低,但仍然是無法根治的;而液晶顯示器它輻射很低。傳統顯示器的顯示屏幕采用熒光粉,通過電子束打擊熒光粉而顯示圖像,因而顯示的明亮度比液晶的透光式顯示更為明亮,在可視角度上也比TFT液晶顯示器要好得多。而在顯示反應速度上,傳統顯示器由于技術上的優勢,反應速度很好。